七巧板拼图软件,武汉网,取游戏名字
来头条号一年多了,去年8月停更,今年2月重新开始,一个月涨粉将近1千,3月粉才涨了300多,写文收入也很低。
虽然我来头条的初衷不是挣钱,但是付出的时间和换来的成就感不成正比。作为一个老创作者,我依然迷茫。
今天早上在头条上读了齐帆齐老师的文章,《知识付费背后的逻辑,如何实现收入10倍地增长》,很受启发。
我感叹自己,头条写作,我既没有在写作中找准自己的定位,也没有在实际工作中对自己的有所帮助,也就是没有实质性的成长。
原因何在:因为我不具备互联网思维。
>
很多写作者已经从单纯的作者走向营销路线,他们已经隐藏了作家的IP,发现只要带着作家的IP,反而不好成交,不用突出技术身份,而是要突出营销专家的能力。
就是这“营销专家的能力”吸引我把文章读下去。
具体地说:很多线上的写作者转战阵地,通过网络的影响力为企业操刀操盘运营发展,帮别人打造个人IP,为企业建设品牌文化,帮企业在互联网品牌曝光。
和企业联手,那是真金白银。
好巧不巧,我是一个创业者,确切地说,我和我老公。
在自媒体平台写作,除了是个人爱好,我也有过在平台上宣传企业品牌的想法。
我和老公2015年创业,除了代理品牌。现在有自己的注册的生产公司,有自己的商标,现在也有研发的产品。
2015年注册的某个商标和现在很火的“拼&多&多”读音只有一字之差,那个时候,某多还没有火。
在注册公司和商标这一块,我和老公是我们当地这个圈子里的先见者。
但是我们没有资金和能力做全方位的产品开发和品牌运营。品牌在我们手里,做得半死不活。
可以利用的资源,就是我和老公工作十多年积累下的人脉和销售渠道。
线下渠道越做越难,等我们考虑电商渠道的时候,风口已经过了,运营成本也很高。
当社区营销如火如荼时,我们也没有意识到加入。
说来说去,我和老公的思维还是过于保守。
我后来写自媒体,主要是个人爱好,但是也听他们说自媒体可以发展品牌,打造企业IP,所以也有些试探的意思。
但是写作一年多,我觉得自己没有大的收获。
我去年上半年加入了齐老师的矩阵,但是自己懒得冒泡,只做潜水者,群里的好多通知也不看,商单也不接,有爆款的作品也从来没有申请过加油包。
整个状态像极了我们的企业。
当然我也不愿意加入很多圈子,我觉得自己没有时间和精力做那么多事。
齐老师在文章里对这种现象进行了解析:
很多作者从来舍不得花钱进入一些圈子,所以他们很多信息也不知道,成长比较慢,思维有所局限,他甚至看不明白这个行业翻天覆地的变化。
市场上网络上是不缺课程的,课程是占比很小的部分,最重要的就是要打开眼界,交换资源和这位老师或者圈子的核心人物产生深度链接。
学费就是资本投入,如果实体生意,线下打广告,发传单宣传去找客户,反而没有这么精准和高效。
我的潜水,恰好说明我人际交往和学习新知识的能力都很弱。
齐老师说:
这样思维会越走越窄,也不知道这些行业的信息,可能写着写着就不见了。
我就断更了好几个月,今年二月份,觉得舍不得自媒体平台,又回来了,回来后就报了齐老师的写作课。当时报课是因为觉得自己太懒,通过抱团的方式促使自己更文。
但是加入圈子后,我依然很懒,还是个潜水者,也没有坚持日更,真正的收获,就是思维的拓展。
依我个人的写作能力,自己在写作路上不可能走得很远。
但我和老公的创业经历,实际上很适合在自媒体上打造一个合适的职场账号。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feizekeji.com/qiche/529795.html 转载请注明出处!